榆社記憶之趕會對于榆社人來說,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,除了過年,就只有趕會了吧。記得小時候,每到七月十五,一年一度的趕會就開始了。村里幾個小伙伴,領著家里給的公款,坐著村里大叔的牛車開開心心的就進城了。
那時候城里車少,趕會都在正街上,從新華書店那里到丁字路口,街面上全是各地小販搭的帳篷。里面賣衣服的賣鞋的賣農具的各種商品啥都有。我們一群小孩對這些不咋感興趣,畢竟家里給的公款也不多,去了也只能是看看沒啥意思,來趕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吃。
三毛錢的糖葫蘆,五毛錢的老豆腐,一塊錢的烤腸,三塊錢的大雞腿,反正每次進來都要吃個遍,吃到肚子撐的晚上回去都吃不下飯。除了吃就是玩了,那時在二中后操場,一到趕會也是分外的熱鬧啊。什么唱戲的、打臺球的、扎氣球的、套圈的、馬戲團、歌舞團、雜技團……好不熱鬧。最令我好奇的就是彈球贏錢那游戲了,一個小桌子,上面是半圓頂,中間有根釘子,下面是很多小格子,最右面的格子里是彈球區(qū),左面是獎金數(shù)目。五塊錢一次,彈到哪個格子里就給你格子里相應的獎金錢數(shù)。
我到現(xiàn)在都弄不明白,為啥每次試的時候都能把球彈到獎金區(qū)里,一交了錢,那球一下就碰到釘子,返回到彈球區(qū)里面了。最最吸引我們的,莫過于馬戲團跟歌舞團了,一個圓形的大帳篷圍的嚴嚴實實,里面?zhèn)鞒鰜沓臭[的音樂聲,十塊錢一張門票能進去看一下午。那時候窮啊,家里給的錢也沒多少,吃完下來就剩不下幾塊錢了,就算夠了也舍不得進去啊,十塊錢啊,太貴了吧!??!好在人家馬戲團門口給栓了只猴子吸引顧客,我們拿買來的玉米棒在那喂猴子,一直能看好幾個小時。
最神秘的莫過于歌舞團了,家里大人每次出門前都交代不能進去看歌舞團,越是不讓看我就越是好奇,一直想弄明白里面到底有啥。直到有一次看到同村一個大叔從里面出來,我就一直拉著問,大叔也是個傻憨憨,告訴我,沒啥,就一群大姑娘,下面穿著褲衩子,上面穿著個黑布條子在那扭來扭去的。我當時一嫌棄,就這啊,那有啥意思,還不如看猴子呢,現(xiàn)在想想年少無知啊!
后來人們有錢了,城里私家車越來越多了,由于在街上趕會影響交通,就把趕會場地定在了文峰塔下面的一個小廣場里。因為場地小所以來的商家也不多,總是那些賣十元小商品的跟那臭氣熏天的什么長沙臭豆腐什么的,越來越沒意思了,人們也就對趕會的熱情越來越淡了......
|